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:joanna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深圳微时光”(ID:szdays)
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
看完文章可以点击上方蓝字“人力资源管理”订阅一下
这样人力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
法国人Alan戴上头盔骑上小电瓶准备下班,扭动调速把手的那一刻,他收到了老板的微信:“技术这边出问题了,帮忙解决一下?” 他只好放弃将要握在手里的25迈晚风,灰溜溜地把车推了回去。 这是他连续加班超过晚上九点的第三周。据统计,在深圳临境外籍人员高达115.2万人口,常住外籍人员数有3万余人。 他们很特别,从上百个不同国家来,不同语言不同肤色,很多人来中国前后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。 他们绝大多数又没那么特别,想在中国“搞钱”,终究也还是要和千千万万普通中国打工人一道,卷在高压的职场里。
1
自愿加班、微信秒回,被同事卷到崩溃今年是Alan离开“罢工之都”法国来到中国的第八个年头。 前四年,他一直在杭州,从事外贸工作。 那时候还没有“内卷”的说法,他从外贸小白做起,工作内容相对简单,没太大压力,前两年基本没怎么加过班。后两年时间里,随着业务能力提升,工作逐渐游刃有余,25岁的他有了成家立业的想法,渴望“拿到更多”。“之前去过深圳,环境我很喜欢,也听说深圳工资更高。”19年,和许多深漂一样,Alan抱着“搞钱”的念头,来到了深圳。 尽管已经在杭州这座互联网城市经历了4年的职场洗礼,但他还是被深圳的内卷吓了一大跳。 “不管你加班到几点,永远都不会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!”Alan任职的外贸公司位于龙华,公司除了他是外籍人士,其他都是中国人。 尤其是当下的3、4月份公司业务旺季,Alan经常加班到深夜。 令他困扰的是,除了自己的业务销售指标,还有额外的“老外业务”——老本行技术工程内容以及同事和外籍客户交流时的“翻译”工作,很多时候在客户使用俚语或者语境理解不了的时候,老板要求Alan“义务”去帮助同事。 “老板就喜欢让我这个老外加班!”说到这个,他略显激动。 Alan因加班,将见面推后了一天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