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《西游记》你真的看懂了吗?-前沿资讯

2023-05-19 09:15:40

来源: 中国国家地理景观

▲ 金猴奋起千钧棒,上打天兵天将,下打妖魔鬼怪。一个画面,说尽了孙悟空前后期的变化——从体制权威的反抗者,到自我心魔的净化者,这正是《西游记》众主题中的两个亮点。 绘画/陈岱青


【资料图】

“你挑着担,我牵着马,迎来日出,送走晚霞。” 每当 86版《西游记》 片尾曲响起,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随之被唤醒。这部神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播以来,就开启“ 霸屏 ”模式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,可谓经久不衰。而 影视剧的成功自然与原著本身的经典有关 。

▲ 86版《西游记》片尾曲中的镜头画面。

在传统“四大名著”中, 唯独《西游记》能与大众产生全方位的共鸣 。可以说,无论男女老少,都能津津有味地与人说起《西游记》的故事。 这样一部人尽皆知的神作是 怎么创作 出来的? 小说中的取经四人组有怎样的 成团经历 ?为什么去西天取经的只能是他们?《西游记》构建出天庭、龙宫、地狱,号称“ 西游三界 ”的超现实空间,当中的 神仙体系 怎么排, 各方势力 又如何? 还有,取经路上的 神奇国度 是否真实存在,悟空为啥姓孙? 这个夏天,《中华遗产》杂志特别推出 「西游记」 专辑 (上、下), 不论是少年的你,还是长大后的你,都不妨和我们一起 重温西游世界 ,探索不为人知的 西游之谜 。 ▲

▲ 杂志内页大片

西游累世

《西游记》是一部怎样的书?

▲ 取经团队。 绘画/张墨一

今天我们熟悉的明代小说《西游记》,是一部 世代累积型 的作品。故事原型是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壮举,之后经过数代人的 改编 与创造,西游故事逐渐饱满起来,最终成就了 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。

《西游记》的新视界 ▲ 日本动画片《龙珠》中的悟空人物模型。 摄影/吴军

20世纪70年代起,以中日两国编剧为首的艺术家们,开始尝试将完整的《西游记》故事影视化。为了 符合当时的价值观和审美 ,这些翻拍的西游作品都作了大胆 改编 ,突破了原有文化环境的《西游记》,在全新的土壤里绽放出别样的花朵。

▲ 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《大话西游》,被奉为中国影史上的经典。 取经团队

孙悟空:人人皆可成佛

▲ 绘画/YIONES 亿万 《西游记》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方式,也可看作一部 孙悟空的传记 :他是妖精出身,却得到了一个正式的姓名;他生性狂躁、傲慢,却最终 降伏心猿 ,完成取经大业、修成佛果。孙悟空的传奇身世和成长经历告诉世人, “猢狲”都可以成佛,你也可以。

孙悟空的战斗力为何越来越差?

▲ 孙悟空在花果山英勇迎战天兵天将。 绘画/钟风华

“孙悟空闹天宫时那么厉害,取经路上为啥谁都打不过?”这大概是关于《西游记》的问题里,最常见的一个。的确,取经路上,孙悟空时不时就要找神佛搬救兵,才能顺利降妖,是他的战斗力变差了吗?

这种设置,其实是出于“剧情需要”,试想取经路上孙悟空一直出于无敌状态,那故事还有什么看头呢?再者,踏上取经路的悟空,有了 保护唐僧的责任 ,还时时被唐僧的 紧箍咒束缚 ,处处受限的战斗力,看上去自然变弱了。此外,取经路上妖魔鬼怪,与当年的齐天大圣一样,都是秩序的破坏者。 破坏易,建设难 ,因此,悟空的武力一时之间无法取胜。

▲ 86版《西游记》中猴子搬救兵名场面。

唐僧「退变 」 记

▲ 图为玄奘归国后存放佛经的西安大雁塔,以及塔南广场上竖立的玄奘塑像。 摄影/彭文博

《西游记》的故事原型,是唐初玄奘法师独自西行印度求法的经历。玄奘去世不久,他的形象便遭人改写。为了迎合大众趣味,西游故事里玄奘的 神性越来越多,传奇性也被强化了。 甚至, 为了凸显孙悟空的形象 ,唐僧的高僧品质也一再被弱化,最终退化成我们所熟知的那个 优柔寡断、懦弱胆怯 的形象。

原来你是这样的八戒 ▲ 绘画/何沁。 明代小说中的猪八戒,长嘴大耳、刚鬃獠牙,明显是头 野猪 ,但他也有普通“人“的优缺点,比如好吃懒做,贪财好色。此外,他还是取经团队里的 调和剂 ,弥补着成员间的关系。他常因贪心犯错做下滑稽事,是西游记故事中的 搞笑担当 。 从总 被 欲 望驱使 ,到后来慢慢 收敛心性 ,懂得 克制 。看懂了猪八戒的取经之路,也就懂了漫漫人生的存在意义。

沙僧的前世今生

▲ 流沙河时期的沙僧,脖上悬挂九个骷髅制成的项链,如凶神恶煞。 绘画/张墨一

沙僧沙和尚在西游记中“ 人不狠,话不多 ”,看起来性格唯唯诺诺不起眼,实际上曾吃人无数,其中就包括了唐僧的前九世,可谓罪孽深重。

为了赎罪 ,他接受了观音菩萨的点化,在第十次唐僧路经流沙河时,加入取经团队,此后矢志不渝。

小白龙为何变成了马?

▲ 《西游记》设定,白龙马与孙悟空对应了“意马”与“心猿”。白龙马曾经火烧殿上明珠,忤逆父亲;而孙悟空更以下犯上,大闹天宫。图中描绘的是两位叛逆者,在鹰愁涧相遇,互不相让的情景。 绘画/吕不问。

从东土大唐到西天灵山的路程,有十万八千 里,马匹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。取经路上,唐僧最初乘的是 普通马 ,但西游故事经过历代流传和改编,结合了中国传统的 龙马文化 和 白马驮经的佛教传说 ,最终形成了 白龙马 的形象。 西游三界

玉帝、如来与老君:谁坐头把交椅?

▲ 绘画/陈岱青

玉皇大帝 、 如来佛祖 与 太上老君 ,是《西游记》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大神。 其中,出自道教神谱的玉皇大帝,在强大的 儒家君权 加持下,成为天上人间的最高神,无论是法力无边的如来佛,还是道教“三清”之一的太上老君,都必须承认玉帝至高无上的君权。

观音菩萨:西游大戏,谁是操盘手?

▲ 观音的“故乡”在印度,因而画中菩萨有着深深的眼窝和小麦肤色。 绘画/紫砚台

观音菩萨 规划了取经线路 , 物色 了天命 取经人 ,她打造了充满历劫考验的西游冒险之旅。《西游记》中实力强大的观音菩萨,是唐僧师徒的底气,也映照着真实世界信众最广的独特存在。

▲ 民间信仰里的观音菩萨,能分身应化,有“三十三观音”之说。画作传为明代画家陈洪绶绘《石座白衣观音》。

镇元大仙:查无此人的「地仙之祖 」

▲ 镇元大仙大战孙悟空。 绘画/张墨一

五庄观观主 镇元大仙 (镇元子),是《西游记》的 原创 角色。他是“地仙之祖”,可长生不老,与天地同寿。这个角色的塑造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吸取了道教中 地仙信仰 、 内丹术 等种种养分。佛道文化,在《西游记》中实现了高度融合。

龙族:强大而卑微的王者

▲ 孙悟空龙宫探宝。 绘画/邹杰

《西游记》中,龙族富有四海、坐拥无数奇珍异宝,他们生活在水里,主管 兴云作雨 ,确保人间风调雨顺,当取经队伍“成团”后,龙族又常常施以援手, 帮助取经人度过难关 。

龙族 看似是水中王者,实际上却很卑微 。他们面对天庭唯唯诺诺,面对取经团队的召唤随叫随到。这是因为在佛教六道轮回中,龙属 “畜生道” ,比人的地位还要低,必须努力修行,方能修成正果。

幽冥界:地府也有人情味

▲ 图为清彩绘全本《西游记》中的插图,孙悟空在幽冥界将勾魂鬼卒打得头破血流。 《西游记》小说中, 唐太宗曾入地府 一游, 见到了崔判官、十殿阎王,还游历了十八层地狱。太宗 还阳后,意识到自己罪业深重,由此引出观音挑选取经人的主线情节。 《西游记》中呈现的 地府世界 , 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冥界概念 。此外,地府还被作者披上了现世官僚体系的外衣,可笑但又很有人情味。 神魔世界 法力无边?《西游》法术深入指南 ▲ 绘画/钟风华

看 《西游记》时,最令人津津有味的,莫过于各种斗法现场,大到“特效炸裂”的 咒语 、 变化法术 ,小到令人解颐的 逃跑妙招 (水遁术、解锁术等),在斗法中如天女散花被使出,令人大呼过瘾,但是 法术并不是万能的 。在西游取经这场“游戏”里,策划者制定了必须经历八十一难的不二规则,就算有天大的能力,也不能僭越了法则。

条条道路通长生 ▲ 图为甘肃张掖大佛寺《西游记》壁画之“活人参果树”。 摄影/唐国增

长生的诱惑,是《西游记》的主题之一。为了追求 长生之术 ,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,开始云游四海。就连神仙妖精也各有“长生大法”: 吃蟠桃、人参果 ,最急功近利的是 吃唐僧肉 。脑洞大开的不死药,揭示出古人有趣的 长生思想 和巫术观念。

迷雾笼罩 「 四大部洲 」

▲ 画中场面所描绘的,宛如佛教宇宙“小世界”的真样貌:咸海无边,海上漂浮着相隔遥远的四大洲,包括佛祖所在的西牛贺洲,真经远隔山海。 绘画/周倩雯 在《西游记》的一开篇,作者便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神奇的世界:“感盘古开辟,三皇治世,五帝定伦,世界之间,遂分为 四大部洲 :曰 东胜神洲 ,曰 西牛贺洲 ,曰 南赡部洲 ,曰北俱芦洲。”其实,以四大部洲划分天下,是印度 佛教 中对于宇宙世界的一种想象。 之后,被《西游记》吸收、改造, 使小说中的世界与佛典、现实世界交相呼应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“世界观”。 取经路上的非凡国度

▲ 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《御制赞缂丝极乐世界图轴》,其上方的大雄宝殿为中式建筑,《西游记》的天竺国也不乏中式珠宫宝阙的描述。 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

唐僧西行的通关文牒上,钤盖着十个国家的印,诸如 宝象国、乌鸡国、车迟国、比丘国、朱紫国 等,它们虽无法与真实国家一一对应,但 无一不是根植于 中华文化的经史传统 ,因此每个国家都带上了作者 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心性的思考。

▲ 86版《西游记》中的朱紫国国王。

▲ 点击上图 一键下单

编辑 | FLJ 设计 | ZWZ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